RSS
品牌建设

东部地区大肠癌发病率最高达33.37%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困局怎么破?
来源:转 网 作者:含 糊 时间:2021-06-25

  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增加,成为新时代常见病。

  我国是全球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性最高的国家,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炎症性肠病(IBD)、肠癌、胃癌为代表的中国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新时代常见病。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约89%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约20%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在发病十年后发生结直肠癌,整体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以IBD为例,由于IBD仍然不能完全治愈,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其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粘液便、血便、消瘦、营养不良等,患者长期承受着躯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以及经济上的沉重负担。IBD不同于普通的肠炎,发病率相对较低,且需要长期治疗,使得患者在回到本地的治疗中,面临药物可及性不足以及基层医生疾病管理认知不足的难题。 

  “消化道系统疾病的患病率在增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加强消化系统疾病筛查,将消化道疾病纳入国家慢病管理至关重要。为了方便给长期进行消化道疾病治疗的患者,国家已经开始将诸多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纳入集采,以此保障患者的常规用药。此外,行业对于消化道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也在增加,致力于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造福需要进行终身用药的患者,实现疾病治愈的目标。” 近日,在谈及国内消化道系统疾病的诊治现状时,中华医学会消化学病分会常委、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邹多武教授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说道。

  发病率逐年攀升,消化道疾病成社会难题

  根据近年统计显示,中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占总体肿瘤发病率的40%左右,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均排在前列,每年因消化道肿瘤死亡人数占年肿瘤致死人数的50%。其中,胃癌的发病率居第二位,肝癌居第三位,结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冰冷的数据无不显示,加强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控,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和防治能力,俨然成为一个关系到全社会的健康问题。

  此前,国内某消化道领域的资深专家曾介绍:在内科疾病就诊的患者中,将近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患者都有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这说明消化性疾病的患病人数相当之多。在消化系统疾病中,除了一部分是急性疾病外,大多数都是慢性病。某些消化系统疾病还会有恶化的风险,癌变率较高。例如,以IBD为代表的胃肠功能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还会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甚至会引发肠癌,对患者造成身心双重影响,还将加重个人和医疗系统的经济负担。

  而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肠癌都是从肠息肉或者炎症演变而来,一般会经历: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范围内,肠癌的发病率与六七十年代相比上升了5倍,比其它任何一种癌症的增速都快,如果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里,这个比例将更加惊人。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大肠癌发病率最高为33.37%,其次为中部地区15.51%,南部地区13.5%,西南地区11.4%,东北地区11.03%,北部地区10.31%,西北地区4.86%。这两年,浙江、上海、江苏等省市大肠癌发病率增加幅度已经超过西方。随着人类整个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必须要重视这类疾病。一方面,我们呼吁大众提高胃肠疾病早筛的意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各大医院内镜中心预约很火热,大众对胃镜、肠镜已经不再陌生,对于疾病早期筛查的意识已经在逐渐形成,这是一个好现象。” 邹多武教授表示。

  关注肿瘤筛查,早期诊断助力疾病防控

  有筛查意识还远远不够,通过实践数据发现,我国肠癌筛查的普及率及检测率依旧很低。

  依旧以肠癌为例,不同于其他肿瘤,肠癌的发生、进程总有迹可循,从简单的增生性息肉到癌前腺瘤再发展成癌症,整个时长需要8-15年的时间,在中间的任何一年能够早期发现,进行干预常常就可以躲过肠癌,但问题是,中国人做不到。

  根据中华中医药委员会肛肠分会报告统计,大约有50%-80%的肠癌患者,初期被误诊为痔疮,导致病情延误。仅有10%的肠癌患者能够早期发现,30%的患者在确诊的时候已经处于中晚期,20%的患者出现肝转移,对他们来说五年生存率仅为20%或者更低,这一生存数据只有欧美国家的一半。

  另据《中国大肠癌流行病学及其预防和筛查白皮书》显示,在中国肠癌筛查的普及率可能连8%都不到,中国无症状人群的肠镜检测率低于1%,同一时间在美国,2000年到2015年,美国50岁以上成人接受肠镜的比例从21%到了60%,2018年预计超过80%。

  我国专家学者们也开始对结直肠癌早筛的问题重视起来。截至2017年,全国31个省市区开展了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结果显示在高危人群中,结直肠癌的肠镜依从率最低,以广州市为例,筛查首先用风险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检查结合进行初筛,初筛阳性人群再进行肠镜检查确诊。整个筛查过程,初筛为免费,肠镜检查纳入门诊医保报销。

  “如何降低结肠肿瘤病死率是摆在医生面前的一大问题。如果能早期发现结肠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甚至可以实现完全治愈恢复正常的生活。所以,我们要提高结肠肿瘤早期的发现率。”邹多武教授说道。

  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肠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目前诊断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场景也是诊断其他肠道良性疾病的可靠办法。当身体出现大肠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尤其是怀疑大肠肿瘤时,应该进行肠镜检查。此外,盲肠插管率和息肉检出率是结肠镜的两个关键指标,肠插管率和息肉检出率均与清肠质量有关,充分的肠道准备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肠道清洁度,是降低漏诊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实现高质量的肠镜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福静清®(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III))为代表的聚乙二醇作为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肠道清洁剂,以及以艾迪莎®(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剂)为代表的IBD的一线治疗药物,两种药物皆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提高药物可及性,帮助慢病患者实现就近就医,方便疾病管理,减少复发、恶化及并发症。

  “当下,不少居民对胃镜、肠镜筛查的认可度是越来越高。数据也显示,肠镜确实筛查出来很多的早期的肠癌的患者,我们很希望通过更多的努力,降低结直肠癌病死率,最终实现降低结直肠癌患病率的目标,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更是一大趋势。当然,现在不少人对胃肠镜的检查依旧持有恐惧心理,这也对临床医生的专业要求提出了考验,如何做出高质量的内镜,值得消化科医生共同关注。”邹多武教授称。

  聚焦疾病治疗,深化药物“双通道”发展

  明确诊断结果后,下一步面临的就是治疗,及药物可及性。目前,如何在聚焦疾病诊治的同时,推动消化道疾病创新治疗药物多渠道落地,加快胃肠领域常用药向更广阔的市场下沉,为更多患者带来个性化的、便利可及的疾病诊治服务,打通患者在线就诊和线上线下(65.680-4.52-6.44%)购药“最后一公里”,也成为加强对消化道系统疾病防控的重要方向。

  为了配合中国医改的深入推进,特别是经过去年新冠疫情的考验之后,社会需求迫切、行业政策放开,线上诊疗、线上购药、医保在线支付、慢病线上续方结算等多场景被广泛运用。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的商业闭环已逐步形成,并构建了完整链路,互联网+的医疗新时代快速发展和成熟。在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双通道、广覆盖”的目标上,医药企业也在积极地转型,选择牵手全国性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多方位合作,布局广阔市场,推动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实现有效治疗。

  益普生中国总经理陈家麟介绍:“中国消化道疾病患者众多,需要携手多方共同推动药品可及性。特别是在国家集采过后,将产品销售渠道完全定位在医院端的难度较大,企业需要积极打通院外零售渠道,让患者可以在医院及零售端皆能享受服务,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同时,加强创新药物研发,将更多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也极为关键。目前,公司已有3个胃肠领域产品在与上药控股进行多渠道合作,双方也拟在益普生肠道准备创新药物合作在华落地开展进一步探讨。”

  从2020年开始,益普生通过和上药控股通的全渠道合作,提升胃肠治疗药物福松®(聚乙二醇4000散)的可及性,借助上药控股遍布全国供应链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快胃肠领域常用药向更广阔的市场下沉。近日,双方继续开展合作,就艾迪莎®、福静清®两款产品继续签订市场合作协议,推动医院、零售“双通道”发展。

  以此类工业制药企业与医药商业公司结合的模式布局胃肠道领域的动作并不在少数。今年1月,GSK与高济医疗签订战略合作协议,GSK借助高济医疗旗下4家互联网医院和上万家全国药房资源,深化新零售商业模式探索渠道,以实现多渠道触达胃肠道/代谢、抗感染等医疗领域的用户。再例如,3月,基石药业与国药控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依托国药控股的进口供应链服务能力,营销和渠道管理能力,全面提升胃肠间质瘤药物阿伐替尼的商业化进程,以此提升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可及性。

  上药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忠对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媒体表示:“医改主要以带量采购、医保国谈作为主要的标志,无论是对工业企业还是商业企业都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成熟产品价格的下降,影响品牌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这一形势也会越来越严峻。如此,医药企业加强外部合作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工业和商业要进行更加紧密和创新的合作而不仅仅在配送上,如何真正形成紧密的合作,打造优秀的营销团队,如何在消化道疾病领域中继续深挖品牌的价值也是企业制胜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满足消化道疾病患者需求,不断为患者探索创新的服务解决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见习记者 季媛媛 )


(责任编辑:hjr)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闽ICP备17012398号 Copyright · 1999-2016 海西质量网 ZLWQ.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郑重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本站转载的文章及图片,其版权均由原作者或原刊载媒介拥有。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根据有关规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主办单位: 福州万里行文化传播公司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林路139号屏东大厦
电 话:(0591)87862834 传真:(0591)87867959 邮箱:529602163@qq.com